打造专业团队 提升服务质效重庆不断满足聋哑人综合法律需求
在沒有國際海洋習慣法之前,基本是A)的狀態,到了制定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》(以下簡稱《公約》)就類似B)(見後分析),中華民國台灣的規定類似C),而中國和越南那種需要「授權」的要求,就類似E)。
文:楊政勳(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畢業,曾任聯合報編輯,現為鏡週刊娛樂產業組記者,主跑動漫線) 「台灣的棒球漫畫應該長什麼樣子?」蠢羊的自我提問,開啟《棒球人生賽》的創作歷程。但《YOUNG GUNS》並非是純然的棒球漫畫,還包括校園青春生活、戀愛、交友等情節。
但也因為內容有髒話台詞及不避諱談及政治,加上不若日本漫畫般熱血,《棒球人生賽》在尋求網路發表平台時也遭遇波折,最後蠢羊決定自己創立平台連載,只為了保留這些「珍貴」內容。」由此可見,《棒球人生賽》絕對是一部「很純」的台灣棒球漫畫。《棒球人生賽》預計發行10集單行本,目前以三個月出一本的「職業級」速度發行到第三集,為了全心投入創作,蠢羊還辭去正職工作累積測量許多次地震後,就可以繪出地底的詳細三維速度構造,也就是物質密度分佈情形。研究團隊首先在全台各地佈放2700多部地震儀,並在周邊海域佈放100多部海底地震儀。
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殼中傳遞時,經過不同密度的物質後速度會發生改變,密度越高,波速越快。若在台灣南端或北端埋設炸藥,讓震波南北傳遞,又會因台灣的山脈構造太複雜,影響震波訊號品質。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認定,日本政府必須要賠償12名原告每人一億韓元的賠償金。
所以不管日本政府(被告)透過媒體一直宣揚「韓國法院沒有資格審理本案」,法院能不能審理本案,決定權一直都在韓國法院手中。司法管轄權取決於韓國法院 再來是,這個案子法院有沒有資格審理,不是當事人(被告)說的算,而是法院的職權。日方說法:韓國法院沒有司法管轄權 日本政府自始至終一直主張,因為本案的被告是日本政府(國家),所以韓國法院沒有資格審理本案,如果日本軍「慰安婦」倖存者想要吿日本政府,那她們就該到日本打官司(補充:日本軍「慰安婦」倖存者不是沒有到日本打過官司,而是所有在日本按鈴申告的相關案件,不是被駁回,就是敗訴作結)。因為這起訴訟最大的關卡,就是要說服韓國法院,韓國法院有資格審理這個案子,特別是「日本在這個訴訟案上是否具有主權豁免權?」的部分。
目前關於主權豁免權的相關國際公約,主要有1972年的《歐洲國家豁免公約》和2004年聯合國的《聯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》。舉例來說,國家的商業行為從19世紀起基本上不適用主權豁免權。
一切始於七年前 8日判決出爐的訴訟案,最早可以回溯到2013年。總的來說,基本上現在多數國家都是採用限制豁免主義的概念,包括本案當事人的日本和韓國都是如此。2021年1月8日,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第34民事部,就日本軍「慰安婦」倖存者吿日本政府一案判決出爐(2016 가합 505092 損害賠償(기))。然而,自始至終拒絕配合的日本政府,拒絕收下訴狀,讓本案審理一度陷入膠著。
說起日本政府一直在媒體上對空喊話說是「國際慣例」的主權豁免權,其實沒有這麼的「慣例」,也不是所有法律爭議都適用主權豁免權。由於被告方的日本政府,自始至終都主張韓國法院沒有資格審理本案,拒絕受理訴狀,也拒絕出席法庭。主權豁免權的國際公約 回到這次的訴訟案。然而,日本政府一直不願配合民事調解,按照韓國法院的訴訟流程,只要調解不成立,不需要原告申請就會自動變成訴訟案,本案因此在2016年1月正式進入民事訴訟程序。
理論上,日本政府在2月8日判決出爐後,如果不服判決結果,在1月23日前都可以上訴二審。從結果來看,既然韓國法院都已經做出判決了,就代表韓國法院認定韓國法院有資格審理這次的案件(韓國法院具有司法管轄權)。
2019年4月,韓國法院以公示送達的方式,讓本案在2019年5月生效,正式展開訴訟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19世紀前的「絕對豁免主義」 回顧國際上對於主權豁免權的認識,在過去(19世紀以前)剛開始有主權豁免權這個概念時,一般認為所有法律案件只要和其他國家的主權相關,為了方便外交代表業務上的需求,各國基於互相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原則,都享有外交豁免權,這個概念又稱為「絕對豁免主義(日文:絶対免除主義,absolute immunity)」。
有彈性空間的主權豁免權 話說回來,雖然被告方的日本從頭到尾都沒有委任律師、也沒有派代表出庭,這並不代表這起訴訟案原告在韓國法院就可以輕鬆打。日本政府對於「主權豁免」的解釋是,各個主權國家彼此都是平等的,某國的法院不能審理他國政府是被告的訴訟案。但前者只有有加盟的八個歐盟國家才適用,後者根本就沒有生效,所以以這次的訴訟案來說,這兩個公約都不適用。」 從「絕對豁免主義」到「限制豁免主義」 然而,「絕對豁免主義」的概念在19世紀後開始出現了轉變,取而代之的是「限制豁免(日文:制限免除主義)」的概念佛陀一一婉拒,卻看上阿難尊者。要開始像個政客,經營、收買,裝清純、裝凶狠。
之所以不穿祂的衣服、不吃祂的殘食,是因為天下都將以最上等的衣食供養佛陀。政客慣以發言人、新聞局處長、主秘、專門委員、機要人員,或官媒的總台長、副總台長、總編輯、採訪主任等,遠勝於他們在媒體任職的職稱與待遇,才得以收攏。
因為沾染不深,位置夠低,回到媒體儘管跌撞,但無違和。有些人沾過政治,「洗過」經歷就好了,不想再回到與記者相處的煉獄。
我只是個低階打雜工,一開始羞赧得抬不起頭。我的不少公務員朋友,只要伺候媒體得宜,付出時間與耐性,背後有政客當靠山。
在佛家來說,就是隨侍師父、長老之側,聽從其令,予以服侍。怎樣才能當上政治記者的「侍者」——伺候記者的人? 這是政媒圈幾乎從未解密的灰色地帶。很多政治記者,伺候記者的人,各據一方,看似水乳交融,其實僅看對方演出「想當然耳」的樣子。我沒有亮麗的職稱,也無須表現。
好的侍者個性上必須「大刺刺」,否則難相處。必須粗中帶細,否則不足以伺候一群「王八蛋」。
好處就是,忠心、廉價,消耗品。但是政治記者都是「生毛帶角」,很難伺候的。
因為高處不勝寒,改變自己原本的樣子,有時候不是選擇,而是不得不然。外界以為阿難「使性子」,佛陀卻向大眾說道:稱讚阿難深謀遠慮。
卡了位置,就必須賣弄權勢,與人為善或與人為敵。被高位吸引的記者,必須認知此途「形同從政」。阿難竟開了三個條件:一是佛陀不穿的衣服我不穿、二是佛陀吃剩的我不吃、三是隨時隨地都能向佛陀請益。在台南選舉時,地方同業甚至不知道我曾是記者。
記者的最大問題,在於有身段、不夠政治細膩。回到我自己的經驗 我短暫伺候過政治記者、地方記者。
越來越多政客把「創意」動到事務官、資淺記者、約聘人員身上。於是政治人物開始從社會賢達、幕僚中找人 社會賢達就是有一定名望,原本就喊得出名字的中堅分子。
對下,他們如果白目、無禮,目中無人,很快會被政治記者群毆、唾棄,修理。我自認在當時做出了物超所值的貢獻。